2012年11月30日上午,中關村生命科學園晴空萬里,彩旗飄揚。國家蛋白質科學基礎設施北京基地(鳳凰工程)在園區正門9號地隆重舉行奠基典禮。北京市副市長張工、總后衛生部副部長方國恩、國家教育部部長助理陳舜、國家發改委高技術產業司司長綦成元,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亞平院士、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王恩哥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邱勇,軍事醫學科學院院長賀福初院士,副院長徐卸古、陳學如、張偉平、張為,科技部部長徐天昊、院務部部長王峰,國家生物醫學分析中心主任張學敏院士以及國家有關部委、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市中關村管委會、昌平區政府等相關部門領導出席。奠基典禮由軍事醫學科學院政委高福鎖主持。
奠基儀式
總后衛生部副部長方國恩在奠基典禮上作了重要講話。方國恩指出,鳳凰工程的奠基是我國、我軍醫學科技史上的又一件大事,有助于增強我軍參與國際研究的合作和競爭能力,有助于完善國家和軍隊醫學科技創新體系,大力提升國家和軍隊在蛋白質科學研究領域的原始創新能力,有力促進我國在國際蛋白質組學研究領域的主導地位。“鳳凰工程”的建設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軍民融合式發展的重大戰略舉措,是推進軍民融合發展的一個重大的標志性成果。希望通過基地項目這個紐帶,更好地聚焦國家戰略、服務國家戰略,在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進一步深化合作,不斷推進軍民融合,結出更加豐碩的成果。
方國恩特別強調,總后首長非常重視基地建設工作,多次聽取建設方案匯報,并提出明確要求。下一步,總后衛生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協調,密切配合,扎實推進各項建設工作。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鳳凰工程”一定能夠如期、圓滿完成建設任務,一定能夠實現國際先進,國內一流的建設目標,也一定能夠為國家和軍隊醫學科技事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北京市副市長張工代表北京市委、市政府對“鳳凰工程”開工表示熱烈祝賀!張工在講話中指出,近年來,北京市生命科學研究和相關產業發展迅速,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在國內的領先地位日益增強,得到國家發改委、教育部、科技部、中國科學院等部委以及解放軍四總部的充分肯定和密切關注。“鳳凰工程”最終落戶北京,就是國家部委、軍隊總部對首都建設大力支持的結果。“鳳凰工程”是國家“十一五”期間重點建設的十二項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之一,同時也是北京市政府和軍事醫學科學院戰略合作共建“236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從“鳳凰工程”的項目申請到落地建設,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關注和積極支持,市區相關部門也密切配合,積極推進各項籌建工作。
張工表示,北京市將進一步深化與包括軍事醫學科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等在內的駐京單位合作,一如既往地做好各項服務工作,同時繼續發揮中關村引領創新和成果的產業化,加快建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做出應有貢獻。
國家發改委高技術產業司司長綦成元在講話中指出,蛋白質科學研究設施(北京)命名為“鳳凰工程”,寓意著科技工作者在生命科學領域不畏艱難、追求卓越,孜孜以求、不斷創新。“鳳凰工程”是我國在生命科學領域提高原始創新能力的重要戰略部署,將從系統生物學角度分析和揭示蛋白質的功能、探索蛋白質結構與功能對個人生命過程的作用,在分子、細胞和生物體等多個層次上闡述生命活動規律和現象本質,并揭示疾病發生發展的分子機理。“鳳凰工程”也是軍民結合、協同創新的重要體現,承擔項目的四家單位——軍事醫學科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都是國內相關領域具有一流實力的科研單位,四家單位的強強聯合,體現了我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鳳凰工程”從申請立項到今天的正式奠基實施,凝聚了總后、教育部、中科院和北京市等各方的心血,在大家共同努力和支持下,“鳳凰工程”必將建設成為我國蛋白質科學和技術的重要創新基地,蛋白質研究領域高端人才的培養平臺,以及我國大規模蛋白質實物庫、數據庫和信息中心。“鳳凰工程”必將展翅高飛、有力支撐我國乃至全世界蛋白質科學的發展和騰飛。
綦成元代表國家發改委對“鳳凰工程”提出了兩點希望:一是加強合作,精心組織。“鳳凰工程”由4家單位聯合建設,各自有相應的建設任務。軍事醫學科學院作為項目法人單位要進一步加強與項目共建單位的緊密聯系與合作,切實牽頭做好項目建設的統籌,精心組織、認真實施,共同完成好項目的建設任務。希望總后勤部加強與教育部、中科院、北京市的溝通、協調和配合,繼續指導和支持項目的建設、運行和發展。二是探索機制,開放共享。“鳳凰工程”在抓緊進行項目建設的同時,要在管理機制和使用機制方面進行探索和創新。要探索如何在建成后的各子系統進行統籌,促進其形成合力、協調運行。要前瞻部署研究設施運行管理的組織工作,將設施作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重要抓手,在開放共享、協同創新方面發揮先行先試作用,為我國生命科學研究和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作為項目法人單位,賀福初院長代表院黨委和全院同志對軍地有關部門領導的大駕光臨,表示熱烈的歡迎!對國家發改委、教育部、北京市政府、總后勤部和中科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給予我院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
賀福初在致詞中指出,2003年,基于成功領銜“國際人類肝臟蛋白質組計劃”這一歷史契機,我院萌發了建設蛋白質科學設施的戰略構想。在中國傳統文化里,龍生九子、鳳引九雛等典故表明,“九”與龍鳳的關系源遠流長,代表著“神圣”、“吉祥”和最高境界。正是經過9年的漫長孕育,今天我們才迎來了這喜慶的奠基典禮。此時此刻,我們將親手助力“鳳凰”出殼,親耳聆聽“雛鳥”鳴唱,親眼見證中國生命科學的珠峰崛起,親身感受北京科技力量的雄峰屹立。
“鳳凰工程”規劃為一體兩翼,今天奠基的是總部設施。從天空俯視,這棟建筑將呈鮮明的英文“R”型,就像一艘巨大的“航母”,意在代表科學研究圣地,引領生物科技創新。根據規劃,清華、北大還將建設以冷凍電鏡、高頻核磁等配套設施,同時吸納中科院相關平臺,從而打造世界蛋白質科學的核心基地和研究旗艦。作為項目法人單位,我們一定不負厚望,全力以赴將“鳳凰工程”建設成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國家級平臺、國際性重鎮。
賀福初強調,21世紀是生物科技的時代,更是創造新紀元的時代。當前,機械化的洪水仍在前行,信息化的波濤正在澎湃,生物化的桅桿漸現端倪。可以預見,隨著各種技術的不斷飛躍和深層融合,人類跨越的時間將得到極大延伸,涉獵的空間將得到極大拓展,人類生存與活動的質量和境界將得到極大提高。習主席講,“人世間的一切幸福都是要靠辛勤的勞動來創造的。”古往今來,任何物種、任何國家的王者地位并非從來就有,也絕非亙古不變。正是辛勤的勞動、不斷的創造推動了人類的進化,我們只有永遠進擊,才能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賀福初表示,剛剛閉幕的黨的十八大確立了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并將科技創新定位于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機遇,這是歷史賜予我們的厚禮。我們今天構筑的“鳳巢”,是種下一林千年梧桐,旨在感召百鳥朝鳳,旨在孵化金色鳳凰。我們滿心期待——不久的將來,在神州神奇的大地上,能夠走出光耀星空的科學巨匠,能夠誕生流芳千古的曠世鴻著,能夠鑄就改變人類歷史進程的豐功偉績。
賀福初強調,千百年來,人類螺旋式上升、迂回式前進的奮斗足跡告訴我們,逾越的臺階越高,變革的量級越大,遇到的困難就會越多,面臨的挑戰就會越大,但我們堅信,只要胸懷科學大志,發揚愚公移山精神,就一定能夠為民族的偉大復興、為人類的發展進步建立卓越功勛。
據了解,出席奠基典禮活動的還有國家部委、中科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深圳大學、北京市科委、北京市外聯辦、中關村發展集團、昌平生命科學園相關部門領導,我院機關三部和直屬單位領導、科技干部,鳳凰工程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代表共600余人參加,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經濟日報、科技日報、健康報、中國科學報、中國醫藥報等13位中央媒體記者也來到奠基現場進行采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