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西漢海昏候墓,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大塘坪鄉觀西村附近,該墓葬是目前我國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好、內涵最豐富的漢代侯國聚落遺址。目前已出土文物達兩萬余件,考古價值巨大。為了第一時間保護出土文物,南昌西漢海昏侯墓主墓內棺最終確定整體搬至實驗室進行清理。
上述系統與設備應用于南昌西漢海昏侯墓發掘及對出土文物清理、修復、保管工作中,通過對低氧工作室內氣體的氧含量、濕度、微量氣體和微生物進行綜合調控,實現了對發掘現場出土文物的即時保護。如今,海昏侯墓的出土工作還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我們期待著有更多有意義的文物面世,豐富中華燦爛歷史。
.jpg)
(海昏侯墓出土的黃金 圖源:百度)
科技手段的進步能夠幫助考古工作最大限度的保護出土文物。地下文物在考古發掘前與封閉的埋藏環境形成了相對平衡體系,減緩甚至阻止了文物腐蝕和劣化,使得文物在歷經千百年后出土仍保留原有狀態。但是,在文物出土后這種平衡狀態被打破,含氧量豐富的空氣致使文物迅速地被氧化。環境濕度變化致使文物表面水分不均衡蒸發而出現快速干裂、變形。各類微生物迅速滋生對文物造成危害。此外,光線也會加速文物的氧化和分解。在這些因素綜合作用下,有機質類文物中的書籍字畫、紡織品、糧食、漆木器、皮革、尸體、骨質文物、象牙制品等,無機質類文物中的彩繪陶器、鐵器等以及其他帶有彩繪的文物容易發生質地材料顏色加深、變色、退色等損害。典型的案例是秦陵兵馬俑出土時全為彩色,出土后即被氧化,表面顏色在數小時內消失退色,變成了黃褐色。某些情況下,病害發展很快,以至于有些文物來不及送入保護實驗室就很快氧化劣化,導致一些重要文化信息丟失,給以后的研究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jpg)
(考古車式“移動實驗室”,圖源百度)
為了避免以往的損失再次發生,本次海昏侯墓內棺將整體套箱提取到實驗室整理。考古車式"移動實驗室"可以在發掘現場進行文物探測與保護,大大提高中國在考古探測和出土文物現場保護的能力。浙江大學參與研發的中國首臺功能全面的考古"移動實驗室"與09年亮相,實驗車不僅配備有智能控制、傳感器、計算機、傳輸、數據處理和空間技術等多學科技術和裝備,還可以通過現場視頻、溫度、濕度監測和無線數據傳輸系統等,精確掌握文物埋藏的環境,實現對出土文物在第一時間檢測分析和文物出土環境數據采集。而"車載網絡系統"則被視為考古移動實驗室的信息靈魂。它能夠為重要文物出土現場視頻信息、環境監測信息、文物分析提取信息等提供實時保存、交換、共享的網絡環境。
(手持式X射線熒光光譜分析儀)
在考古研究中,X射線熒光光譜分析儀也是重要的手法之一,X射線熒光光譜分析屬于無損分析,主要是測定古物中的成分,從而達到各種分析目的,進而推斷和判斷當時的人類社會文化。X熒光光譜分析可以對固體,甚至液體、氣體中元素做快速定性定量的分析,對各材質的絕大多數文物如金屬、合金、陶瓷、玻璃、玉石珠寶甚至書畫、顏料、油畫中的元素或微量元素含量做定性識別和定量分析。因此,X射線熒光光譜分析在考古學中主要應用在鑒定古物的年代、真偽、產地、制作工藝等方面。
在考古研究中,X射線熒光光譜分析儀也是重要的手法之一,X射線熒光光譜分析屬于無損分析,主要是測定古物中的成分,從而達到各種分析目的,進而推斷和判斷當時的人類社會文化。X熒光光譜分析可以對固體,甚至液體、氣體中元素做快速定性定量的分析,對各材質的絕大多數文物如金屬、合金、陶瓷、玻璃、玉石珠寶甚至書畫、顏料、油畫中的元素或微量元素含量做定性識別和定量分析。因此,X射線熒光光譜分析在考古學中主要應用在鑒定古物的年代、真偽、產地、制作工藝等方面。
.jpg)
(低氧氣體工作站,圖片源于中國文物信息網)
南昌西漢海昏侯墓文保房實驗室位于考古現場約一公里外,內設一個20平方米大小、采用“低氧氣調鏈技術”對出土重要文物進行保護及修復的低氧工作間。這種低氧工作間的做法在國內尚屬首次。使用時,低氧工作站可以產生并輸出氧含量少于1%,相對濕度可在20%至80%范圍內調節的純凈氮氣,送至低氧工作室(20平方米),將工作室內的氧濃度和濕度維持在設定范圍內。低氧工作站具有抽真空充氮功能,配合專用儲藏袋可將已清理完的文物及時進行低氧包裝。此外,低氧工作站還具有高壓空氣充瓶、視頻閉路監控、抑菌、凈化及增氧等功能。“低氧儲藏柜”和“古尸低氧儲藏柜”可對清理好的出土文物實現長期低氧儲存。上述系統與設備應用于南昌西漢海昏侯墓發掘及對出土文物清理、修復、保管工作中,通過對低氧工作室內氣體的氧含量、濕度、微量氣體和微生物進行綜合調控,實現了對發掘現場出土文物的即時保護。如今,海昏侯墓的出土工作還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我們期待著有更多有意義的文物面世,豐富中華燦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