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醫療條件的進步,潔凈技術在醫院的手術室和病房中得到的廣泛應用,手術及術后的院內感染發生率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這離不開潔凈手術室和潔凈病房的貢獻。
醫院潔凈室的建立本身是基于控制空氣中懸浮粒子的目的,但除了要求控制環境中的粒子水平外,我們還要注重潔凈環境中的微生物污染水平。有研究表明,單一微生物本身并不能獨立存活在空氣當中,他們要么以菌團形式存在,要么附著于無活性的塵埃粒子之上。這也就將環境中微生物水平同懸浮粒子水平聯系在了一起。為了對潔凈室環境中的微生物進行有效地控制并評價,應進行全面的取樣和監控。目前,取樣方法可分為以下兩大類:

沉降菌平皿通常包含TSA或SDA,移去蓋子,平均放置于整個試驗區域。暴露一段時間后,將沉降菌平皿關閉、培養。然后,對菌落數目進行計數,標識微生物。
使用沉降菌平皿的一個主要缺點是:沉降菌平皿暴露時,會因蒸發而失去水分,導致瓊脂表皮越來越干燥。這可能引起培養基上的某些微生物生長不良,從而低估這些微生物在空氣中的比例。同時,如果放置時間較短,微生物很難落到平皿上,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沉降菌數據的統計意義降低了。

主動取樣法可以捕獲定量體積空氣中的微生物粒子,能夠更加科學和量化的得知潔凈室空氣中微生物的污染狀態,這是其不同于沉降菌方法的優勢所在。由于結果的量化性很高,使得同一潔凈室不同時間、甚至不同潔凈室之間的浮游菌檢測結果都可以進行科學的比對。這使得浮游菌數據的統計學計算更加有意義。
同樣,使用浮游菌檢測方法也有缺點:它只能反映一個時間點的空氣微生物污染水平而不能得到一個時間段 ( 如整個手術過程 ) 的空氣污染情況。同時由于浮游菌檢測需要儀器設備,也就增加了引入污染的可能性,因此,對操作人員的要求也就更高,需要經過更嚴格的培訓才能夠有效避免引入污染的風險。
對于浮游菌的要求,如下表所示,GB50333《醫院潔凈手術部建筑技術規范》和GB 15982《醫院消毒衛生標準》都明確給出了潔凈手術室的浮游菌(浮游法/空氣采樣器法)標準。這是我們進行浮游菌檢測評判的重要依據。
表1 潔凈手術室的等級標準(空態或靜態)

表2 各類環境空氣、物體表面菌落總數衛生標準

注:1.cfu/皿為平板暴露法,cfu/3為空氣采樣器法。
2.平板暴露法檢測時的平板暴露法時間。
目前浮游菌檢驗儀器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慣性直接撞擊法和離心撞擊法兩種,但無論基于哪一種方式,其核心都應遵循ISO14698的要求,驗證該設備的物理回收率和微生物回收率,是證明該浮游菌采樣器能夠采集到空氣中微生物的最直接證據。如果沒有 ISO14698的驗證數據,就無法證明該采樣器能夠得到科學有效的檢測數據和結果。同時, Feller校驗以及培養基的選擇同樣會影響結果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其中,ISO14698 《潔凈室和相關受控區域 - 生物污染的控制》明確給出了空氣采樣器的指導性要求,包含了以下兩方面需要對空氣采樣器進行驗證的內容:
·物理回收率, 收集不同粒徑粒子的能力。
·生物回收率, 收集在瓊脂培養基上的微生物的恢復生長能力。
這兩個驗證實驗的完成確保了空氣采樣器能夠有效收集并培養出定量空氣中微生物的能力,這是一臺空氣采樣器的核心所在,也是我們在采購空氣采樣器時需要重點評估的性能。
關于Feller 校驗,其源于 1950 年,Feller, W 的一篇關于概率論及其應用的論文。將其聯系到浮游菌檢驗是基于如下假設:當浮游菌采樣時,隨著空氣中浮游菌數量的增加,多個微生物通過同一個采樣孔撞擊到培養基表面并同時生長的概率也會增加。因此,統計學意義的微生物含量同平皿上得到的菌落數及采樣頭開孔數量的多少有關。開孔數量越多,則平皿上的菌落數越接近于實際空氣中的含菌量。最終的檢測結果和統計應該使用校驗后的數值。
在浮游菌采樣時,對于培養基的選擇是影響最終檢驗結果的重要因素。從國際法規要求看,一般選用TSA(胰蛋白胨大豆瓊脂)和SDA(沙氏葡萄糖瓊脂),分別檢查總細菌數和總酵母與霉菌數。但是,潔凈室環境空氣中,經常會殘存有消毒劑成分,這些殘留會對培養基表面捕獲的微生物的生長產生抑制作用,導致微生物生長速度的減緩甚至被殺滅,從而在正常培養時間內無法檢測到而導致假陰性的出現。因此,針對潔凈區內使用的消毒劑的種類或生產品種的不同,需要選用添加了相應中和劑和生物酶制劑的培養基來進行日常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