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恒溫恒濕實驗室中,檢驗員錢學浩向參觀家長展示了校服最易受力的部位。
新學期伊始,校服安全再次成為家長關注的焦點。9月,正值“質量月”,我市檢驗檢測機構開展開放日活動,一些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產品是如何檢測的,市民都能“零距離”感受。近日,河西區市場監管局、河西區教育局就聯合組織閩侯路小學校方及家長代表,來到天津市質檢院纖檢中心,對校服“體檢”來了次沉浸式體驗。
實驗室里的“校服體檢”
“校服有兩個關鍵點:一是直接接觸皮膚的部分,二是其棉纖維的含量標稱值應不低于35%。”在校服紡織品國家標準專題講座環節,天津市質檢院纖檢中心質量負責人周志華詳細解讀了標準的制定背景、行業需求及安全底線,并針對校服的纖維成分、色牢度等關鍵指標進行專業闡釋,臺下家長代表頻頻點頭,不時記下要點。
周志華進一步解釋:“一般家庭不具備檢測機構的檢測條件,可以翻看衣服的成分標簽,了解棉含量是不是達到35%。”
在參觀實驗室環節,天津市質檢院纖檢中心技術負責人李昱芃展示了一臺檢測色牢度的儀器:“咱們老百姓常說的衣服掉不掉色,就用這幾臺機器檢測,它能模仿人體的汗液和摩擦,來測試布料掉不掉色。旁邊這臺設備還能模擬太陽光,檢測日曬色牢度和耐光色牢度。”
緊接著,在恒溫恒濕實驗室中,檢驗員錢學浩操作強力機,對褲子襠部接縫進行強力實驗。他一邊操作,一邊講解:“用100毫米/分鐘的速度將布料拉斷,這件校服的強力數值是342牛,國家標準要求是要≥140牛。”聽到結果,家長們心里踏實不少。
另一側,檢驗員孫建國正用起毛起球儀摩擦布料,觀察其表面變化。“這是檢測衣服是否容易起球。”在他的講解下,現場家長紛紛拿出手機拍下演示。
“今天的開放日活動是‘質量月’實踐活動之一。”河西區市場監管局質量監管科科長劉穎介紹,“我們希望通過一系列宣傳和體驗活動,讓市民了解日常使用產品的檢測標準,從源頭上讓大家對質量放心。”
家長代表的“新發現”
“女兒剛上一年級,需要定制校服。以前只能憑感覺判斷衣服掉不掉色、起不起球,今天看到這些精密儀器,了解了檢測過程,這可比肉眼感受更可靠。”家長代表鄧旭峰感慨。
“通過參觀學習,我知道了棉的含量要在孩子可承受范圍內,顏色太復雜可能對健康不利。今后給孩子買衣服,我會注意成分標簽,也會避免選有繩帶的衛衣,減少安全隱患。”四年級學生家長丁娜補充。
在現場,很多家長對校服檢測產生了新認識。
“其實校服不僅要好看,更要耐穿、安全。”一位家長說,“今天我學到了不少實用知識,回去也要和家里人分享。”
學校方面也在積極探索透明、科學的校服選擇方式。閩侯路小學德育主任李耀斌介紹:“這次活動家長報名非常踴躍,由于場地有限,我們選出40名校級家委會成員參加。”他透露,目前剛剛開學,學校會盡快將通過招標遴選出的10家校服備選企業相關資質和視頻進行統一展示,由家長投票選出3家進行實地走訪,并最終確定1家合作企業。
“送檢”到“認證”守護升級
“目前我國對春秋兩季校服實行學校和生產廠家‘雙送檢’制度。開學季,我們配合市場監管部門,對學生校服和兒童服裝進行監督抽查,同時也抽檢大學宿舍的床上用品。”天津市質檢院纖檢中心業務部負責人張義丞介紹。
除了實驗室檢測,天津市質檢院還在推動更嚴格的制度創新。張義丞透露,今年天津還計劃推進校服產品的認證工作。
與過去“對抽檢樣品負責”不同,新的認證機制將實現對校服全產業鏈的把控。
“通過國家認證認可委的認證制度,企業、學校、家長能隨時查到相關環節的證書,真正做到讓每一件校服都有源可溯。”張義丞說。
走出檢測機構,家長們仍在熱烈交流。對他們來說,校服不僅是一件衣服,更是關乎著孩子的成長安全。一場檢測機構開放日活動不僅讓家長吃下“定心丸”,也推動了社會各方合力把關,校服質量正逐漸形成“檢測—選擇—認證”全鏈條保障,讓孩子們穿上更安全、更舒適的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