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會現場 解澄宇 攝
中新網紹興12月4日電(記者 周禹龍)“工業革命4.0給世界帶來了一個基礎性的變化,就是‘萬物智能’。”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大學(KIT)計算機學院院長Beigl認為,“工業4.0”時代將改變整個生產技術的使用,整個系統將更加智能,聯網更加緊密,不同組件之間可以相互溝通,工作更快、做出反應也更加迅速。
Beigl是在1日舉辦的2018中德高端制造峰會上,說出這番言論的。
隨著信息物理融合系統以及物聯網的發展,數據已經成為制造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世界各地間的連接正變得日益緊密,數以十億計的智能設備和機器產生大量的數據,在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之間搭起了橋梁。
不久的未來,生產過程中的每一步都將在虛擬世界被設計、仿真以及優化,為真實的物理世界包括物料、產品、工廠等建立起一個高度仿真的數字化“雙胞胎”。
工業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面臨的挑戰在于數字化技術引起的傳統生產模式和生產管理體系的變革。雖說目前中國已擁有自主完備的工業體系和上中下游產業鏈,但大部分企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的技術力量有限,資金普遍緊張,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困難重重。
Beigl告訴記者,我們不僅需要“大數據”,更需要“智能數據”。

主題演講 解澄宇 攝
此背景下,智能數據創新實驗室應運而生。
這個實驗室里有物聯網,新型服務模式,尤其是對于一個工業產業服務模式,并通過很多調查、調研、報告,給決策咨詢者提供咨詢意見。
“這對中小企業特別有意義,實驗室可以通過企業大數據和工業4.0技術,幫助企業發展。”Beigl說,實驗室可以通過大數據和工業4.0技術,幫助企業發展。
比如縮短產品的設計周期,依靠實驗室,企業主不需要去想下一代設備,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就可以逐步進行產品設備優化,節省大量時間。
“我們還會使用很多生產的分析,物流的分析,工作的流程分析,去幫助企業。”Beigl說,在生產制造環境里,工業設備通過人員的配置,擁有很高優化的潛能。
不過,目前實驗室的信息技術系統,還沒到達頂峰,可以繼續進行升級和融入。
“智能數據創新實驗室的成立,不僅是研究它的效果,而是更多把研究效果落實到工業實驗當中去。未來,實驗室還將獲取大量智能數據,進行分析效果。”Beigl說。
據了解,2018中德高端制造峰會由中國新聞社、紹興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國新聞社浙江分社、越城區人民政府承辦,中國民主建國會浙江省委員會、中國創新設計產業戰略聯盟、浙江科技學院、浙江省機電集團、清華啟迪之星、德國明斯特中國研究中心、浙江胄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云棲大數據)協辦,中新經緯、杭州鴻泉物聯網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