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陽無人機產業園的展廳內,集中展示了多家無人機企業的代表性產品,“逐夢藍天”主題醒目。 藍天實驗室供圖
安陽無人機產業園內,工作人員正在檢修無人機設備。 記者 趙阿娜 攝
藍天實驗室是我省唯一聚焦低空經濟領域的省級實驗室,記者每次走訪,總能捕捉到令人耳目一新的科研動態與創新突破,這片“藍天”下的創新磁場,始終涌動著令人振奮的新圖景。
巴掌大的機身,鑲嵌著多組精密光學鏡頭,如同排列有序的“眼睛”……6月15日,記者來到安陽無人機產業園展示區,瞬間被這個頭不大卻陳列在“C位”的設備吸引。
“這是無人機多光譜罌粟監測相機,我們稱它為‘罌譜獵手’。”藍天實驗室的工作人員張亞楠輕輕撫摸著這臺設備,語氣中盡顯自豪,“您可別小看這‘小家伙’,它這‘眼睛’里可有‘大乾坤’!”
“眼睛”背后全是“黑科技”。據介紹,“罌譜獵手”成像清晰,像素高達6100萬,大光圈和高透光率的鏡頭使其在零下10攝氏度至45攝氏度的復雜天氣條件下也能成像。依托AI算力與算法系統,實現數據采集到目標識別全自動化,用于公安部門對種植區域進行隱蔽巡查。
“以往,非法種植罌粟監測工作需人工漫山排查,如今靠這‘小家伙’一掃,監測效率和精度直線飆升,堪稱‘無人機+警務’應用的‘尖兵利器’。”張亞楠介紹,無人機多光譜罌粟監測相機是實驗室的“明星產品”,被我省多地公安部門“相中”。
這臺“明星產品”,與藍天實驗室的蓬勃發展緊密相連。自2024年2月28日藍天實驗室落戶安陽無人機產業園,一年多來,實驗室亮點頻現,讓安陽低空經濟乘勢而上,“逐夢藍天”變得觸手可及。
定航向,抓牢低空經濟發展“牛鼻子”
“低空經濟是國家戰略,也是安陽的新機遇,咱們得謀深謀細,搶占先機!”在藍天實驗室理事會第二次會議上,安陽市有關負責人的言辭堅定。
我國低空經濟加速起飛,近年來已成為熱門話題。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安全健康發展。
發展低空經濟,我省出手接二連三。今年省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瞄準衛星及應用、低空經濟等,抓好鶴壁衛星、安陽無人機產業園建設,培育壯大未來空間產業。政策層面更是“快馬加鞭”,我省出臺相關實施方案,明確支持安陽無人機產業發展,從頂層設計上為低空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安陽市敏銳捕捉這一機遇,抓牢低空經濟發展“牛鼻子”,加柴添薪,使其升溫。今年,該市印發低空經濟相關行動方案,為發展劃定“任務書”:構建低空基礎設施網絡、培育壯大“低空+”消費市場、擴大公共服務與生產應用、推動低空產業能級躍升、建立健全低空空域管理機制、加強人才引育和使用、完善標準政策體系,這七項重點任務,每項都瞄準產業發展的關鍵環節。
“這份方案如同‘作戰指南’。”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特聘教授、長江學者、藍天實驗室常務副主任李道春認為,實驗室發展從戰略層面有據可依,前景清晰,可操作性更強。
如今,安陽市依托藍天實驗室,探索出“樓上科研、樓下生產、園區測試、市場應用”的新模式。“科研人員在樓上攻關技術,樓下企業快速將成果轉化為產品,園區里直接測試優化,最后推向市場,環環相扣讓無人機產業實現‘鏈式發展’。”李道春說。
勤發力,推動創新鏈產業鏈有機銜接
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與市場需求有機銜接,藍天實驗室的運行正以全鏈條模式呈現。
就拿一臺“罌譜獵手”來說,從無到有、從產品到商品,不僅有科學技術的創新、應用場景的測試,直至完整產品的誕生,其背后還隱藏著藍天實驗室科創成果商業轉化的新模式,一條“邊建設、邊科研、邊轉化”的探索之路日漸清晰。
曾經到藍天實驗室調研并留下深刻印象的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公安部部長王小洪,對藍天實驗室提出“公安出題、實驗室解題、企業轉化、公安應用”的要求。
“為此,實驗室主動對接公安部門,梳理出15項警務實戰需求,再聯合20余家高校院所和上下游企業,圍繞7個研發專項展開‘定制化’研究。”李道春介紹。
一年時間,6套項目樣機“出爐”,6項專利、19項軟著已申報,實現“無人機+警務”的示范應用,有效打破創新鏈與產業鏈“相望難相見”的難題。
這一過程中,河南谷錦科技有限公司應運而生,落實了藍天實驗室“打造一個項目,孵化一個企業”的規劃。“在藍天實驗室牽頭下,我們與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安陽工學院組建項目PI(首席項目負責人Principal Investigator)團隊,不僅通過技術攻關實現了‘罌譜獵手’的出品,更快速完成從實驗室到市場的轉化,落地生產,收獲了真金白銀。”公司總經理謝明很是振奮,“預計年底多光譜相機就能量產,屆時,產品將在全國多地公安部門‘上崗’!”
“罌譜獵手”僅是藍天實驗室全鏈條發展的生動縮影。實驗室成立一年有余,成果令人目不暇接:
國內首款載人飛行“卡丁車”實現安陽造;聯袂北航共建成果轉移轉化中心,讓專利走出實驗室,變成市場上的“搶手貨”;與省無人駕駛航空中試基地并軌運行,為131家企業提供64項中試服務。
同時,實驗室會聚院士領銜,長江學者、國家杰青“坐鎮”的120余人專家團隊;確立先導性項目,幫企業降成本、補空白、拓場景、增利潤,帶動企業拿下240項授權專利、33項發明專利;牽頭制定7項行業團體標準,輸出14項全國規范性標準……
耕耘即有收獲。在行業盛會的“舞臺”上,藍天實驗室頻頻綻放光彩。
連續兩屆世界無人機大會、第七屆無人系統大會暨粵港澳大灣區低空經濟產業大會、第十二屆警博會……安陽均作為我省唯一“出戰隊員”,聯合藍天實驗室領銜多家無人機領軍企業參展,全面展示“安陽智造”的尖端技術成果。
空中游古都、無人機送外賣、高空警務巡邏……立足藍天實驗室的技術與創新優勢,一系列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低空經濟場景在安陽蓬勃落地。安陽無人機產業活力迸發,僅2024年,40余家新企業落地,全市無人機企業突破100家,年產值約16.5億元,同比增長30%,“逐夢”之路碩果累累。
謀新篇,立足產業發展奔赴新征程
“逐夢”無終點。6月17日,一則喜訊從太行山深處傳來:一架無人機從林州市石板巖鎮郵政支局起飛,僅用時7分鐘,便將當日的郵件運至偏遠的上坪村,標志著全省首條無人機山區郵路實現常態化運營。
依托藍天實驗室的硬核技術支撐,無人機化身“空中信使”,沖破地形阻隔,將郵件安全高效送達偏遠村落。“這條‘空中郵路’破解了山區物流‘最后一公里’難題。”藍天實驗室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王劍波說,實驗室正同河南信陽、四川涼山等地進行合作洽談,“安陽經驗”將在全國范圍推廣。
站在新起點,安陽低空經濟正以昂揚之姿躍入發展快車道。
“我們要把藍天實驗室當作低空經濟騰飛的‘最強引擎’,構建‘頂天立地’創新體系,引進省內外優質科研資源,對標國家級創新平臺要求,集中火力攻克關鍵技術難題,帶動無人機產業做大做強,把實驗室打造成全國全省發展低空經濟產業的標志性品牌。”安陽市有關負責人介紹。
今年,實驗室計劃啟動12個首批課題,籌備28個后續課題,聚焦解決中小型無人機飛行試驗、鐵路巡檢、河湖監測等技術難題,形成實驗室自主研發特色。
人才是創新的根基。“在低空無人機偵測反制、環境數字化建模、空域規劃研究等領域,我們急需專業人才。”藍天實驗室發展服務中心主任何文森坦言。為此,實驗室將組建低空經濟專家庫,聯合高校院所及合作企業打造3個至5個院士團隊、6個至8個專家團隊,年底前形成不少于300人的科研“主力軍”。
“安陽是我國北方發展低空經濟最好的城市,藍天實驗室是最好的低空經濟科研機構。”第九屆世界無人機大會上,深圳市無人機行業協會會長楊金才的點贊,讓安陽信心倍增。
如今,藍天實驗室立足低空經濟,乘政策東風,以創新為翼,深化產學研合作,打通產業鏈上下游,讓更多“罌譜獵手”這樣的創新產品從這里起飛,在“藍天賽道”逐夢遠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