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芙蓉實驗室依托湖南省在生命健康領域的技術、人才、產業優勢,由中南大學牽頭整合湖南大學、湖南中醫藥大學、省中醫藥研究院、湖南師范大學、南華大學等高校、科研院所、醫療和疾控機構以及相關領軍企業,對標國家實驗室,聚焦“精準醫學”。
儲存樣本-尋找靶點-開發新藥
中南大學芙蓉實驗室常務副主任向波介紹,芙蓉實驗室正在推進建設湖南省生物樣本資源中心。“這里面的儲容量是220萬噸,分為雙溫區,一個是-80度的深低溫區,另外一個是-196度的超低溫區。”

向波告訴記者,其中儲存的樣本就是人體發生疾病時的各種病變的組織。包括組織樣本、血液樣本,以及尿液和糞便的樣本。“我們湖南省高發的惡性腫瘤,例如肝癌、口腔癌等,以及一些低發病率的罕見病樣本,也放到我們這個生物樣本庫里面。”
對生物醫學研究而言,樣本是基礎性資源,沒有樣本就無法產生數據。
儲存樣本后,通過基因組測序,可以將樣本的信息結合臨床信息進行轉變,挖掘疾病發生的規律、尋找疾病診斷治療的靶點,繼而在藥物開發中心進行藥物開發。目前,芙蓉實驗室研發的幾種新藥已經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中南大學湘雅藥學院、芙蓉實驗室李乾斌教授李乾斌多年來圍繞纖維化相關疾病、代謝性疾病等的發病機制,借助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手段,基于重要分子靶標開展虛擬篩選、藥物設計、結構優化等研究,并在此基礎上,開展創新型藥物的研究與開發。
2023年,李乾斌團隊研發的慢性腎病創新藥物XRF—1021實現專利成果轉化。李乾斌告訴記者,該藥物同時擁有抗炎和抗纖維化作用,能改善慢性腎病病理狀態,具有結構新穎、靶點選擇性高、藥效強、毒性低等特性,具有良好的開發前景。
在腫瘤免疫治療等多個方面有突破
據悉,芙蓉實驗室以院士、國醫大師和戰略科學家為核心團隊,組建基礎醫學研究部、創新藥物與前沿治療、臨床檢驗與生物傳感、醫用材料與生物仿真、醫學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智能裝備與量子醫學、分子診斷與智能制造和中醫藥精準醫學等8個研究部。
同時,將打造實驗動物中心、生物樣本資源創新中心、臨床研究中心等12個公共創新平臺和腫瘤、皮膚與免疫疾病、婦科與生殖健康、老年病等17個重大疾病研究中心。
記者檢索發現,2024年4月,湖南省科技廳發布了芙蓉實驗室2023年度十大科技進展:實驗室在腫瘤免疫治療、慢性腎病創新藥物成果轉化、肝癌防治新技術等方面取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