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將是VR元年,弦月如舟
“當你漫步在幽蘭深邃的深海中,身邊幾條露著利齒的鯊魚從身邊緩緩游過,你不必慌張地躲閃它們,而是可以盡情欣賞周圍色彩斑斕的奇異生物,你甚至透過海水看到了天上如鈴垂掛的星,弦月如舟,在水云如夢的朦朧中悠然穿行。”
回到現實之中,你是否會渴望領略這如詩一樣的畫面呢?其實,這樣的場景離我們并不遙遠。隨著技術的不斷突破,VR(即虛擬現實,也稱靈境技術)已經日漸成熟。“2016年將是VR元年”這句話在行業里流傳開來。而易凱資本創始人王冉在微博中也說到:“如果說未來五到十年有什么東西能夠像Uber顛覆全球出租車行業一樣顛覆全球娛樂產業,我認為就是VR(虛擬現實)這個東西。”
VR到底是什么?會是下一個改變世界的計算平臺嗎?
VR是綜合利用計算機圖形系統和各種現實及控制等接口設備,在計算機上生成的、可交互的三維環境中提供沉浸感覺的技術。它建立的體驗虛擬世界包含多感知性、交互性、自主性、存在感四個特征。
VR全稱為Virtual Reality,中文稱之虛擬現實。這里的“現實”,是指在物理意義或者功能實現層次的現實世界中可以達到或者無法達到的環境。而“虛擬”則是指通過計算機仿真系統,模擬該環境。看過《黑客帝國》的人,都應該會感受到里面“矩陣”與現實世界模糊的界限,而VR再放大一點,將其特征屬性增強,就將是這種效果。
VR技術起源于上世紀60-70年代,與計算機誕生之初一樣,技術上的限制,導致設備體積龐大且效率低下。之后計算機與圖形處理的技術進步,為其真正實現商業化打下基礎。發展至今,在互聯網的高效利用時代,VR設備已經在向著商業平民化發展。如果真如“2016年將是VR元年”這樣的預示,則這一技術即將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甚至顛覆我們的行為方式和社會生產結構。那么虛擬現實VR會是下一個改變世界的計算平臺嗎?
改變世界的羅盤這次指向何方?一切你心中所想的事物在哪里?
在加勒比海盜系列電影中,杰克•斯派洛船長有一個神秘的羅盤。一切你心中所想的事物在哪里,它便會指向哪個方向,整個電影故事便在羅盤的指引中一步步展開。同樣在科技產業改變了世界的羅盤這次會指向何方,它之前又指向過哪里呢?
我們很難對改變世界的計算平臺定一個明確的標準。但我們用本心感受,最直接第一個改變世界的計算平臺應該是計算機。
現在問:計算機如何改變了你的生活方式?你可能回答,工作上節省了人力,絕大多數的工作在電腦上實現,工作效率更高;生活中,我們在網上購物、訂票、獲取新聞信息等等。這其中,生活部分實際是互聯網應用,它沒有形成對電腦的硬性依賴;而工作部分這些只是改變的外在表現形式,本質里計算機就和它的名字一樣,解決的是運算問題。這也是人們的初衷所在。
在計算機之后,羅盤轉向的第二個計算平臺,應該是智能手機。
這次我們倒著時間軸向,直接推溯到手機產生之初,手機本質解決的是什么問題?——通信。
對嗎?我們回歸生活。現在手機的功能越來越豐富,幾乎生活中用電腦做的事,手機都可以勝任。但因為手機更具時效性,它容易形成更靈活穩定的連接形式,加快人們之間的信息流通。即便是出現了QQ、微信這樣已占主導的應用,它們不仍舊是在豐富通信渠道嗎?
所以,要成為可以改變世界的計算平臺,就一定要解決了人們當前迫切需要改變的問題,本質上它或能從人類活動架構中減少環節,或者可以加快環節間的信息交換。
如果從這個角度看問題,那么虛擬現實產生的改變似乎是飛躍式的。人類從誕生之初就在從事一項活動——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虛擬現實解決的就是人類改變環境能力不足的問題。
虛擬與現實只有一道門的厚度,一條銀河的距離
從人類通過“窗子”觀察世界開始,人們的視野維度被成幾何倍數的放大和伸遠。多媒體電子產品的出現,超越了書籍、報刊等紙質信息載體的容載量,同時又豐富了信息的表現形式。當我們無法再滿足于平面化信息內容時,超越視界的技術研發則被提上議程。
對于改變世界的計算平臺而言,由于存在的共性因素,它們的應用必須要達到一定的數量級,否則當只是局限于某一個小的專屬領域,它的作用范圍也就相對有限。所以VR設備的應用范疇一定要很廣泛。
現實如此嗎?
從簡單的應用層面來說,虛擬現實最直接地是應用到游戲、影視以及家庭娛樂中。這也是虛擬現實最直觀的功能表現——給人們帶來沉浸式體驗。如今已經有很多商家將虛擬現實技術應用到產品當中,最后一期《康熙來了》節目,就已采用虛擬現實技術進行錄制。
除此之外,虛擬現實在心理學、教育方面也有很好的應用前景。比如,利用虛擬環境為接受心理治療者提供環境;用虛擬形象驚醒刺激幫助減肥人群;再有配備VR設備的課堂,復雜抽象的幾何問題可以直觀展現,語文歷史這類課堂更將帶動學生一起感受文字中的環境。
再有虛擬現實可能完全改變人們的工作方式。通過精確的VR編程技術,虛擬現實可以實現兩個環境中的人在虛擬世界中面對面交流,甚至對模型進行討論、拆裝、設計。未來的社會可能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上班工作,一切準備完畢之后直接進入虛擬世界中,推開一道門就進入了公司,退出門就回到了現實環境。
真地回到現實,我們卻發現:隔一道門也是隔著一條銀河的距離。
如何飛越虛擬與現實之間的銀河,莊生曉夢迷蝴蝶
一切事物上升到哲學高度,都會變得不一樣。2000多年前“莊生曉夢迷蝴蝶”那一個晚上,莊子看到了什么?他看到了世界的邊緣嗎?他看到了接通兩個世界的那道門了嗎?所以才會把現實活得那么夢幻。在《盜夢空間》中也有這樣的一幕,許多身患絕癥的老人躺在床上接受深度催眠,他們除了生理所需,每天所做的事就是活在夢中,當別人問及時,造夢師說:“對于很多人來說,夢里面才是現實。”
也許我們的世界就是一個被制造出來的虛擬世界,而我們并未發覺自己像一個帶著頭盔手舞足蹈的瘋子,是因為這個虛擬世界已經在技術上達到了極為完善的地步。那么回到我們正在創立的虛擬現實,我們還需要怎樣的技術才可以飛躍虛擬與現實之間的銀河呢?
第一、全息建模。創造虛擬世界需要對現實事物進行建模,掃描結果精細程度直接影響建立的虛擬環境的效果。任何人都不想自己進入的虛擬環境像是紙片粘貼的效果,那將毫無沉浸感而言。而目前完善建模效果,也是眾多VR廠商需要在技術方面需要突破的。
第二、控制方式。我們生活工作中需要鍵盤操作,虛擬世界中同樣需要,這是在虛擬世界中的人進行的控制輸入。虛擬現實最簡單的是視聽感受,像利用它觀看電影,不需要你做任何反應。但像虛擬現實游戲就需要人為產生輸出信號,這時無論是虛擬鍵盤、語音交互還是動作識別,都是需要深入研究的控制方式。
第三、反饋系統。當人對虛擬世界進行了信號輸入,它也會產生一個輸出信號,對你產生反饋。感官世界的信息接收,意味著虛擬世界真正意義上初步建立。一個完善終極的虛擬世界,是集視、聽、觸、嗅、味一體的。
第四、人機功效。目前VR設備使用中,普遍的一個問題是,使用久了之后,人體會產生不適感。虛擬現實之間的反差帶來的神經刺激是主要問題。所以如何提高人機功效,不損害人類健康,在神經科學這方面需要深入研究。
就目前來說,阻礙VR推廣的主要是技術上的不足以及產品相對昂貴的價格。VR設備由專業性走向大眾化,必然會創造新的消費形式,這是一個巨大的商機。在虛擬現實應用還處于萌芽階段中,我們慶幸的是還有時間,而不幸的是我們并不準確知道這一切將如何發展。
誰來改變世界?并不是唯一答案
造物主從來沒有投擲過唯一答案的“骰子”。在虛擬現實的呼聲高漲時,另一個類似的事物也在消無聲息的發展——增強現實。
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簡稱 AR)是虛擬與現實的連接入口,與VR設備主張的虛擬世界沉浸不同,AR注重虛擬與現實的連接,把虛擬信息(物體、圖片、視頻、聲音等)融合在現實環境中,將現實世界豐富起來,達到更震撼的現實增強體驗。
像之前谷歌眼鏡,雖然沒有取得很好的市場反響,但為增強現實開拓了研究方向。而且,谷歌眼鏡也在悄然回歸,谷歌在大眾化市場失敗之后,谷歌在針對企業特性上,生產專業性谷歌眼鏡的路上又開始新的征程。
不過,從我們所處的角度來看,虛擬現實將更具改變世界的潛力。
科學也是坎坷的朝圣,一境花開
任何發展中事物都會遇到瓶頸,尤其是在面臨選擇,卻又無從選擇的時候。虛擬現實技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走到哪一步卻又如霧里看花。
對于科技企業而言,這是一條更加坎坷的朝圣路。走在最前面的朝圣者是在赤足探索每一步路,會走錯,會在腳板磨出傷痕,更有時會茫然無措。此時,已經不再是科學技術決定帶你走到何處,而是人在引領科技走向。
一境花開,一境花落,大數據時代,我們對自身也要有更清晰地認知。
無山無水無顧處,知身知意一輕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