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量子技術正逐漸從實驗室走向更廣闊的應用市場。近日,我國量子領域取得多項突破,不僅為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吸引了產業鏈上市公司積極布局。
具體來看,本源量子計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及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科研團隊在藥物研發方面通過裝上“量子顯微鏡”,成功實現全球首個基于量子邊編碼技術的藥物分子性質預測應用。
此外,《證券日報》記者從安徽省煙草公司獲悉,其聯合科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盾量子”)等單位建設的國內首個煙草行業量子安全防護體系已經正式上線。
國盾量子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該體系利用量子通信技術,對煙草財務系統與銀行支付系統間的數據傳輸等進行加密,不僅為其數字化轉型筑起信息安全新防線,也為行業內外高安全需求場景提供了可借鑒的安全范式。
據記者了解,此次量子安全防護體系是提升資金安全與監管效能、探索建設現代財務管理體系新標桿的有力實踐。未來,該體系有望以“即插即用”的實施范式,復制推廣到更多業務場景。
隨著量子技術商業化應用場景的持續拓展,產業鏈上市公司積極布局。
“作為國家量子產業聯盟首批會員單位,神州數碼信息服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神州信息’)是量子通信干線的重要服務商之一,陸續參與了‘京滬干線’‘武合干線’‘滬合干線’‘漢廣干線’‘粵港澳灣區’等多條國家骨干網建設,助力完善了量子應用相關配套設施。”神州信息方面表示,公司從事量子通信業務領域多年,將持續跟蹤前沿技術的變化。
長春吉大正元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方面表示,未來公司將逐步實現網間連接器等密碼產品具備量子隨機數以及抗量子密碼的能力,也將持續探索抗量子前沿技術,推動抗量子密碼技術從理論走向實踐,并通過在不同行業和場景中的落地實踐,為數字安全構筑全新的防線。
可以看到,對于量子技術產業鏈的上市公司而言,提前布局量子領域,不僅是把握未來科技發展趨勢的關鍵一步,也將在科技變革中占據“商機”,而隨著技術的成熟和市場的完善,應用場景將會持續拓展,量子產業有望迎來快速發展期。
中國報告大廳網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量子科技市場規模約為19.89億美元,同比增長43.12%。預計到2029年,全球量子科技市場規模將增長至97.58億美元。2024年至2029年復合年增長率預估為37.45%。
中國投資協會上市公司投資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支培元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盡管量子技術市場發展前景廣闊,但也面臨一些挑戰。例如,量子計算領域研發周期長、投入資金大,在與產業深度融合方面,更需要政策與市場的協同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