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泰安市生態環境局新泰分局堅持以“監測先行、監測靈敏、監測準確”為導向,高標準、高質量推進生態環境監測數智化轉型工作。
全力推進,強化高標準建設。按照“強化縣級”的總體要求,持續加強生態環境監測能力建設,不斷提升支撐服務水平。目前建有監測實驗樓一座,實驗用房面積約650平方米,配備各類監測儀器設備62臺套,固定資產500多萬元。堅持“以事帶人、以事提質、以事強隊”,強化監測崗位人員配置,增加持證人員數量。新泰監控中心共有監測人員15人,其中工程師6人,副高級工程師3人,工程師及以上專業技術職稱占比60%。編制完成《2025年新泰市生態環境監測方案》,獨立開展2025年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涉氣重點污染源執法監測、入河排污口監測、地下水重點污染源地下水水質監測、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出水水質監測、城市區域環境、道路交通噪聲監測等監測工作,并按照規定的時間節點,上報監測數據。2025年截至目前,共計出具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報告642份,報出監測數據3600余組。
多點開花,強化高科技提速。積極響應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建設要求,全力提升數智化監測水平。建成山東省首個縣級自動化水質監測實驗室,實現23項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中的實驗室分析項目及硫酸鹽、氯化物等特征指標的自動監測。通過“AI決策中樞+機械臂矩陣+云端質控”,高錳酸鹽指數、化學需氧量、總氮、氨氮、總磷等監測項目單日監測能力可以達到150組樣品,其余指標單日監測能力超過30組樣品,當日采集樣品24小時內全部出具數據,自動錄入監控平臺,響應時間縮短50%以上,大大提高監測效率。依托AI水質監測實驗室分析能力,新泰市在轄區內柴汶河及其主要支流增設監測點位234個,其中自動采樣終端44個,人工采樣點位190個;干流監測點位51個,支流監測點位139個,點源等其他監測點位44個,形成立體監測網絡,監測網絡覆蓋率提高近60%,日平均出具監測數據約600條,實時追蹤污染物遷移規律。新泰市AI水質監測實驗室的建成,將大幅提升新泰市柴汶河流域水環境的保障能力,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更有力的服務支撐。
數字賦能,強化高質量成效。依托AI水質自動監測實驗室的監測能力,新泰市對轄區柴汶河流域實施了科學的管理單元拆分,共劃定44個精細化管理單元。這種劃分打破了傳統流域管理的粗放模式,讓每片水域都有了明確的監管“責任田”,為后續精準預警監管筑牢了基礎。在監測網絡構建上,體系重點鎖定2處關鍵考核斷面,監管范圍同時全面覆蓋42處鄉鎮斷面。實現對pH值、化學需氧量、氨氮等關鍵水質指標的實時采集與分析,讓污染應急處置能“按圖索驥”,推動水環境監管從“事后補救”轉向“事前預警、精準管控”,真正讓監測數據成為水環境治理的“智慧大腦”。